急于上市的企业并不见得能做大,这句话对于Groupon来说很贴切。
当中国公司纷纷在美国股市抢滩的时候,人们也开始猜测,美国几家未上市的优质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迟迟不见动静,它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其实中国也有这样的问题,最优质的淘宝、凡客、京东等都选择了观望)?
终于有动静了。不过最先行动的不是众所期盼的Facebook、Twitter等,而是最晚成立的小老弟Groupon。这个著名的烧钱大户忍耐不住寂寞,也许也经受不住那庞大的支出,瞄准了股市作为他的下一个“团购对象”。
不过,我并不打算讨论到底Groupon能值多少钱,我感兴趣的恰在与Groupon隔洋相对的此岸。在国内,一场如火如荼的“团购大跃进”仍然在进行之中,上千家团购网站还在进行着蚂蚁般的搏杀。
人们不禁要问,团购市场本身不算一个很大的市场,为什么在中国发展得却比美国更加庞大?当Groupon上市之际,中国的数千家团购网站又将何去何从?
这就要从为什么团购在中国比世界更火爆谈起。
为什么团购在中国这么火?
团购这么火,恰是经济得了病。
实际上,小小的团购已经和中国的经济现状挂上了钩。
如果追溯为什么国内团购网站这么多,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原因来分析。
1,最大的原因,也是和国外最大的区别,是国内剩余产能的闲置。所谓产能,包括工业品,也包括娱乐、消费设施,如电影院和饭店等。
中国的经济所谓内需不足只是个假象,真正的原因是各种税费、房地产价格拉高了人们的消费成本。
我们以一家饭店为例来说明情况。一家地处北京国贸商圈的饭店,消费者每在那儿吃1000块钱,很可能是吃了600块钱的房子,又吃了200块钱的管理费,再扣除100块钱的人工费后,真正的食品价值只有100块(数据只是为了打比方,并非实地考察)。
这种畸形的成本导致了几方面的问题:饭店不敢降价,因为成本太高,而人们也不敢消费,因为价格太高,结果成了一个死循环。结果,设施过剩了。其余的游乐设施、电影院、健身、美容、按摩也都有类似的问题,而这些行业几乎占了团购产品的一大半。
其实解开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很简单:把那些空闲出来的资源降价出售,因为管理费和房地产费用都是一次性的固定成本。而资源本来也是闲着,降价卖出还是划算的。还是以那家饭店为例,只要售价高于成本价加人工费的200元,饭店就可以赚钱。
但为什么一般饭店不降价呢?
因为它如果把空闲的资源降了价,那些花1000块钱实价吃饭的顾客会造反。饭店不可能明着给一部分顾客降价,而另一部分顾客不降价。
团购网站的出现,恰好给了饭店一个这样的机会。一方面,它对普通顾客可以按照正常价格来做,而对于从团购网导来的客户,可以用低价甚至超低价来吸引,反正这部分客户利用的只是闲置资源。
团购网站首先盘活的是这个庞大的闲置市场。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并非真的内需不足,而是因为高昂的价格抑制了需求而已。团购网恰好打开了一条旁门左路,让消费者变相地把需求释放了出来,也让人们看到,我们的制度成本是多么可怕,如果刨去制度成本,我们本来可以享受如此低廉的服务。
在北京,团购网首先给城市白领们的惊喜,是原来吃不起的饭店现在可以去了,原来要花上百块看的电影现在只要花20了。团购在中国如此红火,就是因为闲置资源比国外多得多。哪天房子也玩团购了,我保证市场会更加红火。
除了这条主要原因之外,还包括:
2,各处的闲置资源都很分散,且需要关系去整合,这是为什么各地的小团购网站纷纷出现的原因。当然,随着团购网站的合纵连横,到最后会趋于统一。
3,团购网站太容易模仿,技术含量不高。任何人都可以依靠少量的钱在短时间内克隆一个团购网站。这一点不用详细说明。可以回顾一下,团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至今不到一年半时间,已经出现了上千家网站,可见其技术含量很低。
4,市场无序状态的蔓延,这对于中国互联网一直是个老问题,比如,在视频网站时期,也曾经出现过数百家视频网站竞相争锋的壮景,一窝蜂总是国内的特色。
团购已到洗牌时
如果我印象没有错,最早将团购这种模式介绍进中国的还是王兴。王兴已经成了中国互联网标杆性的人物,不管是SNS,还是Twitter,以及现在的团购,都是他首先在国内开始进行模仿,然后,其他人终于反应了过来,把他收购或者掐死。希望这次例外。
2010年3月王兴创办美团时,能够看清团购前景的还是少数,大家对于这种分散的集体购买模式一是看不清,二是不知道效果。谁知道一年多以后,国内已是团购网站满天飞,城市白领们没有团购过东西的已经不多了。这样的景象大概也只有当年开心网火爆时可以相比。
但根据之前的经验,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团购也就进入了洗牌时间,大概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大部分团购网站都会消失。两年后,几家大型的团购网也会开始出现行业细分。三年后,最终可能剩下的,也许不超过5家。
关于时间是我大致估计的。实际上,这样估计,是参考了视频网站洗牌的时间。中国一个互联网下属子行业发展的时候,往往会经过无序爆发时期,竞争时期,监管时期,寡头时期这几个阶段,而这些阶段总的历程大约在三到五年左右。如果我们稍作回顾,会发现视频网站也是这么过来的。
2005、2006年,是视频网站无序爆发时期,这个阶段出现了数百个视频网站,各色的人员受雇于视频网站,不分昼夜地传着视频冒充用户上传的,整个互联网经济显得一派欣欣向荣。不过,这样的局面只持续了一年多,就碰到了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这种欣欣向荣也就终结了。如果没有危机,也许还会多折腾半年,但碰到危机后,视频网站迅速进入了洗牌阶段,原本在不停烧钱的网站纷纷感觉日子不好过,中国的带宽费用、服务器费用原来这么贵啊。
2008年,视频网站进入了苦熬期,除了几家之外,都已经消失了。这一年还出现了另一个预想不到的因素:监管和牌照。这两项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措施只是增加了视频网站的成本,将他们纳入了制度成本的考虑之中。
2009年则是2008年的继续。到了2010年,各家网站开始纷纷准备上市,也宣告视频行业进入了寡头时代。另外,网站也出现了分化,土豆做原创,优酷做门户,奇艺做影视剧,酷6玩分裂的格局也形成了。
对于团购网站来说,目前已经走到了视频网站的2007年初,再接下来也许还会有小的变动,但几大势力已经形成,其余的小网站虽然数量繁多,但已经注定没戏了。
同时,这两个月也正经历一个资金的小冰期,虽然投资这块资金并不紧张,但银行方面已经偏紧,预示着可能融资没有前一段那么容易了。这都有助于团购网站的洗牌。
另外,监管已经快到了。它不增加可信度,只增加制度成本。
我上面预期的时间,也是根据这些综合因素得出的。
至于团购整个行业到底有多大,也很值得怀疑。主要原因仍然要从国贸商圈的饭店去分析:当某一天,那些花全价的顾客突然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比别人多付了几倍的钱,他会无动于衷吗?任何的理由都不足以掩饰如此大的价差。一旦到了这个时间点,饭店就无法提供这么大的折扣了,随着折扣的降低,团购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并且,到最后任何逃避制度成本的做法都是徒劳,制度会追着你把成本加回来。随着团购被纳入制度之中,它的命运也就被确定了。
(郭建龙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