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农历”正个什么名
因为笔者在日本工作,每年春节时总有朋友很关心地问:“日本过春节吗?”“你们放几天假?”之类的问题。
所谓“春节”也就是旧历年,日本原来的历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具体什么时候已无法考证,但起码从唐朝开始,日本就已经使用中国的历法。虽然后来日本人从研究明朝的大统历开始发展了自己的历法,但还是和中国旧历法很类似,所以,那时候日本人也过春节。
1873年以后,日本就采取了西洋格利高里历法的公元纪年。从那时候起,日本就不过春节了,新年改成了阳历1月1日,其他的传统节日也照此类推。
所以,旧历七月初七的“七夕”就成了公历的7月7日,但本来应该在旧历7月15的“盂兰盆节”却移动了一个月,搬到了公历的8月15日。旧历的七月十五左右是农闲时分,早稻已经收上来,所以可以有空用刚刚收获的新稻米去祭祀一下祖先,而公历的七月中旬正是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没有空,所以要移到旧历七月十五左右,而且那个时候还正好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企业也正好乘机放一下暑假。
到现在,日本人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年没有过春节了,现在日本的所谓“春节”就是旅日华人的一个节日及各旅游公司开发的一个去中国的旅游项目。
当年日本人引入格利高里历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脱亚入欧”,因为使用旧历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对现代社会是不太合适的,实际上旧历也确实已经过时,除了在计算“春节、端午和中秋”这中国文化中的一年中的“三节”之外已经没有什么用。但正因为这三节一定要用旧历来计算,所以,虽从1929年元旦开始民国已使用格利高里历,但旧历一直没有完全被废除。特别是时代在变化,现在对于历法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天文现象的关系变得不那么大,即使某种历法仅仅用来计算不确定的节假日也还是挺有趣的,所以彻底驱逐旧历就变得更加不可能了,笔者还经常提起日本人会不会有一天回过头来过春节的话题。
这倒不是日本人突然想起来将西元纪年改回旧历,而是因为现实的国际经济动向的原因。现在日本企业有不少产品和零件是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生产,而日本原材料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这几个地方,这几个地方还都是过旧历年,过春节的地方。不少日本企业在作年度生产计划时最头疼的就在这里,海外协作厂家一放假休息,日本国内部分就也动弹不了了,这和做美国生意的公司碰到圣诞节大休假就无法动弹一样道理。
每年春节,肯定听得到日本人在抱怨:“真麻烦,我们干嘛不过春节?”
如果中国经济再顺利地发展下去,估计不但日本人,连欧洲人美国人说不定也会来过春节,一般所说的“软实力”,就是指这些个有具体理由的东西,而不是一些什么高深莫测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可能已经有读者注意到,笔者到现在为止使用的一直是“旧历”这个词,意思是“原来中国所使用的历法”,对于这个历法到底应该怎么称呼,笔者真的不太清楚。
对于在引进格利高里历法之前在中国被长期使用的历法,有“旧历”、“阴历”、“夏历”和“农历”这么好几种叫法。其实这些名称里面还算“旧历”好理解,含义也很准确,但是“旧”总好像有点负面意义,所以大家不喜欢用也能理解,那么怎么办呢?
“夏历”的说法据说是来自这种历法最早在夏朝就制定了,但真正夏朝的历法已经失传,肯定和现在的旧历相差巨大,叫“夏历”确实太附会了点。
中央电视台每天在北京时间七点钟有一档著名的《新闻联播》节目,节目开始的时候播音员都会铿锵有力地说这句话:“今天是×月×号,星期×,农历×月×号”。
就是说,现在的正式称呼方法似乎是“农历”,但实际上这个名词很容易造成误解,以为旧历和农业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毫不相干。
那么用“阴历”?
“阴历”还真有点根据。
相对于“阴历”还有一个“阳历”的说法,阳历就是公历。阴历和阳历实际上是“太阴历”和“太阳历”的简写,也就是历法编制的根据是月亮的运动还是太阳的运动。
但问题也就在这个“阴阳”上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阴”和“阳”的概念,这个本来应该是哲学上的阴和阳的概念经常被人和封建迷信混为一体。这样阴历和阳历的“阴”和“阳”也就被理解成了“封建迷信的阴阳”,也不知道是怕人弄错,还是其实本身就弄错了,反正从1949年之后在正式场合就不见了“阳历”而成了“公历”,而“阴历”这个词则变成了“夏历”,如果从“公制”的理由来理解“公历”这个词倒还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那种理解的话,把太阴历给改成“市历”才对啊?就像“市斤”、“市尺”一样,怎么搞出来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夏历”呢?
后来到了“文革”之后还就干脆改成了“农历”。
本来名字也就是一个代号,叫什么也都无所谓,但问题是有人望文生义,真把旧历以为是从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历法了。笔者就遇到过不少这样被误导了的人。在笔者看来,阴历的作用也就是弄出来几个在哪天出现也没谱的节日,比如春节、端午和中秋什么的,但经常会有人不同意,他会很义正词严地驳斥你:“农历怎么没有用呢?种田就是靠农历嘛。”
可是真的吗?当过几年农民的笔者会很认真地问这些人:“能不能告诉我怎么根据农历种田呢?比如割早稻是农历几月初几啊?”
一般这些人都只是有些这样的似是而非的概念而已,其实都没有种过田,这一来就会被笔者问的张口结舌。笔者就会告诉他:“有句割早稻农谚是这么说的‘小暑准备箩,大暑好割禾’”,这才是割早稻的时候。
这时候一般对手都会特别开心:“对啊,这不就是说明了种田需要农历吗?”
“种田怎么需要农历啦?”
“你看你不是开口大暑小暑的吗?”
“那又怎么啦?”
“大暑小暑不就是农历吗?”
不是的,“大暑小暑”这24个节气虽然是中国的东西,但是和“农历”却毫无关系,比如有没有人能回答“清明是农历几月初几”这个问题呢?但是如果使用的是公历的话则可以很认真地说“在从1948年到2199年这段时间里,不是四月四日就是四月五日,以五日为多。”非常地准确。
格利高里历的“年”的概念是地球绕太阳一周,有准确的时间概念,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春秋两个昼夜平分的时间叫做春分(Vernal equinox)和秋分(Autumnal equinox),冬夏两个白天最短和最长的时间叫冬至(winter solstice)和夏至(summer solstice),这四个节气正好把一年分成了均等的四等分,把这四个等分的每一个再均分为六等分就是中华文化的二十四个节气了。这二十四个节气和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作为一个月,然后十二个月或者是十三个月为一年的太阴历没有直接关系。
到现在农业都还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更不要说是古时候了,农时必须随着太阳走,种田看的是节气,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双季稻晚稻的插秧如果过了阳历八月一号,到时候就只开花不结穗!而根据太阴历是无法判定节气的,比如阳历八月一号的阴历是什么时候?回答是:“不知道”。靠“农历”种不了田,所谓“农历”和农业生产并没有任何关系,那只是一些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人被误导了,望文生义,以为“农历”就是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历法而已。
那么是不是就干脆用“阴历”呢?要认真的话也不行。因为现行的旧历并不是完全的太阴历,而是基本上的太阴历再结合了太阳历的阴阳历。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即使是旧历,一年四季也基本上是固定下来的,绝不会在八月份下一场雪来和大家寻寻开心,也不会在一月份逼着人光膀子,而如果完全根据月亮的运动来制定日历的话,月相变化一周所需要的29.5天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365.25日不成倍数,如果长年就这么用的话肯定乱套,之所以没有乱套是因为旧历用了一种“闰月”的方法把一年基本上固定了在365.25天左右。
石家庄做网站的公司,http://www.xinyaoshi.com/xinyaoshi/393.html
石家庄兼职做网站,http://www.xinyaoshi.com/xinyaoshi/290.html
石家庄论坛网站制作,http://www.xinyaoshi.com/xinyaoshi/13.html
大家都知道阴历有闰月,但知道如何闰的人可能不多,其实方法并不复杂。公历的每个月有两个节气,而阴历因为不规则所以会发生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的情况,闰月就出现在这个时候,用这种方法来维持一个长期的年平均日期,因为是以节气作为闰月的根据,所以这个年平均日期就自然趋向了地球的公转周期,所以管旧历单纯地叫“阴历”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还有太阳历的因素在起作用。
结果说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旧历到底应该叫什么,结论就是不能叫“农历”,因为它和农业毫无关系。